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销量在2024年同比增长27.33%,尤其在新能源、3C电子等行业应用渗透率快速提升。
2.为提升协作机器人决策质量和工作效率,越来越多厂商在机身搭载六维力传感器。
3.坤维科技在协作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过50%,核心技术包括多轴力/力矩传感器结构优化、六轴联合标校技术等。
4.除此之外,坤维科技已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如节卡机器人、遨博智能等。
5.未来,六维力传感器等技术将推动协作机器人走向更广阔的人机协同智能作业场景。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从机器人诞生的第一天起,机器人和人类的关系就在被反复讨论,“工具论”、“主仆论”、“取代论”层出不穷,这种争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但有一种观点赢得了更高的呼声,即
协作机器人的诞生及其衍生技术的落地,像破晓前的一道光辉,成为“人机协同”发展的关键推手。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协作机器人(含四轴、六轴、七轴)市场销量达4万台,同比增长27.33%
在机器人渗透到千行百业的同时,部分场景对协作机器人的安全性、柔顺性、交互性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机协同”,
越来越多协作机器人厂商选择在机身搭载六维力传感器,为机器人赋予超强的“力觉神经”,提升决策质量和工作效率。
比如在柔性装配、恒力打磨、曲面抛光、介入手术等高感知力控场景,六维力传感器可以让机器人敏锐地感知人类施加的微小外力,及时调整动作,实现力度控制的“收放自如”,在保障出品一致性的同时保护人员安全,实现高效的人机协同作业。
六维力传感器是目前维度最高、力觉信息反馈最全面、同时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力觉传感器,最早应用在航天领域。
上便完成了进化,在实际运行中,循径精度、运动速度、工作节拍等性能大幅度提升。
过去六维力传感器市场长期被欧美日韩等外资品牌垄断,如ATI、Schunk、AMTI、ROBOTOUS等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随着国产传感器研发企业的崛起,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国内外的技术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中国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六维力传感器国产化率已经超过80%,其中坤维科技的出货量排在首位,在协作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
坤维科技的技术基因传承自中国航空航天领域,虽然坤维科技成立只有不到7年的时间,但创始团队在多轴力传感器领域拥有近20年的研发及应用经验,核心成员均来自于国内航天科研机构。创始人熊琳曾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一研究院,担任六维力传感器研发负责人,研发出多个适用于飞行器的六维力传感器。
坤维科技的核心技术包括多轴力/力矩传感器结构优化、六轴联合标校技术、高精度串扰解耦算法等技术,在行业普遍达到的串扰度是2-2.5%F.S的情况下,坤维科技的六维力传感器精度是0.5%F.S(含串扰),精度可优于0.1%FS,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目前坤维科技的标准化产品从30mm直径到200mm直径,量程范围涵盖了30N~20KN,可基本覆盖协作机器人应用场景和小负载六轴工业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与
产品能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离不开高效的生产供应能力。六维力传感器的工艺复杂,生产和标定难度大,通过技术突破,
坤维科技打造的全自动六轴联合标定检测系统已经具备1.5万台/年的产能,在今年将继续新建3万台/年的标定能力
高工机器人了解到,原先在航天领域的进口六维力传感器单只价格区间在20~60万元左右,相比之下,用在机器人领域的国产六维力传感器价格只有其十分之一。
通过效率提升和资本赋能,降低六维力传感器的生产成本,推动机器人行业大规模应用,带给客户超出预期的体验
小米产投、舜宇产业基金、深创投、高瓴创投等投资机构,老股东汇川、明荟追加投资
融资完成后将新建和优化标定检测系统,提高六维力传感器的标定产能到3万台/年,扩大系列产品矩阵
随着机器人智能感知和柔顺力控技术的发展,加上人形机器人应用的快速起量,六维力传感器的市场销量将进一步提升。GGII预计到2027年,中国市场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销量有望突破84000套,复合增长率超过60%,其中机器人行业销量有望突破42000套。
在智能传感技术的助力之下,协作机器人正在攻坚更多高精度需求的工艺和场景,如打磨抛光、智能焊接、柔性装配、理疗按摩、康复辅助等应用,可满足汽车零部件、3C电子、医疗康复、一般工业等领域的高精度力控和人机协作需求。
在面向五金、汽车零部件等工件的柔性打磨中,六维力传感器可以“大展身手”。如坤维科技与越疆机器人联合开发的六维力传感器曲面打磨工站,协作机器人可以实时感知打磨力、浮动位置和磨头姿态等参数,自动补偿调整打磨姿态,替代人力完成恒力作业,有效缓解打磨领域劳动力紧张、用工成本高等问题。
自2023年以来,船舶、钢结构领域对机器人焊接的需求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0.6%,产业的增长带动了智能焊接机器人的需求。
智能焊接协作机器人可以灵活部署在多个工作站,适用于碎片化的焊接工作场景,配合坤维科技准度为0.3%FS(含串扰)的六维力传感器,可以通过接触寻位定位快速生成最佳焊接轨迹,在焊接过程中能精准感知并实时调整焊接头的位置和力度,防止过载和碰撞,保护人员和工件的安全,助力协作机器人在焊接领域规模化应用。
传统机器人很难涉及到医疗这一高精尖的商用场景,六维力传感器、抑振算法等力控技术的突破,帮助协作机器人打破了应用壁垒。
在医疗手术领域,力反馈技术在手术机器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六维力传感器提供高精度的力反馈机制,让主刀医生能够精确控制操作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损伤,目前坤维科技的六维力传感器+协作机器人的组合已经应用在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按摩理疗机器人、远程B超机器人等领域。
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搭载了六维力传感器的协作机器人可以胜任喷涂和涂胶、发动机缸盖去毛刺打磨、精准螺丝锁付、工件柔性装配等场景应用,替代传统人工作业带来的精度和良品率问题,提高汽车行业的生产效率。
而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终端对智能充电的需求,如华为、比亚迪、蔚来等汽车企业与复合机器人方案集成商纷纷涌入备战。
充电机器人想要高效完成各种车型的自动化插拔充电工作,也离不开六维力传感器的加持,通过“手、足、眼”一体化配合完成充电。一位机器视觉行业资深从业人士告诉高工机器人,充电机器人市场目前还在培育期,大概会在2026年开始规模化起量。
高工机器人观察到,在3C行业精密装配、实验室取样检测、海关检测等场景,双臂协作机器人迎来了小规模落地,六维力传感器可以助力双臂更好协同动作,实现仿人化动作轨迹,助力机器人迈出走向具身智能的一大步。
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堪称“一日千里”,AI大模型技术带来的智能生产技术革命,有望增强机器人的智能决策与自主学习能力,在此浪潮下,坤维科技已经与全球多家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厂商达成合作,广泛应用在末端、关节、手腕、脚踝等部位,强化机器人在复杂物理世界的力控与感知能力。
而六维力传感器、灵巧手、AI视觉等多重信息感知技术的融合,也将推动协作机器人从传统单一工业场景,走向更广阔的人机协同智能作业场景,并且拓展至商业及家庭服务,开辟“人机协同”工作的新篇章。届时,广大科研人员与从业者理想中人机协同的“最后一公里”将真正落地实现。开云中国 Kaiyun中国官方网站开云中国 Kaiyun中国官方网站